今日新闻|埃及苏伊士运河提高过境通行费
昨天把知识星球的一篇文章分享给了大家,好家伙,一晚上的时间居然有上百人收藏和分享给其他朋友,看来大家对于海外品牌的营销还是挺感兴趣的。
今天我想聊的东西应该对很多人来说都有点陌生,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平台电商的模式,从选品到推广基本上都在平台进行,除了少数尝试在站外发促销贴的卖家,可能大多数人都认为电商就是这么做的,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其实事情的起因非常简单,我曾经在公众号上多次推荐的一个品牌,线下有次聚会我还特意带了他们的样品给卖家朋友看,除了产品设计,产品品质突出,有统一的品牌形象外,他们最关键的是在视觉呈现方面真的是下足了功夫,跟我们以往做电商不同,美国的不少初创企业从开始的第一天就是要走品牌路线的。
所以老外比较多的是在初期先把目标客户锁定好,然后确立好自己要做什么产品,用一个品牌形象包装起来,然后就开始营销,有不少人会选择在产品还没有被大规模量产之前用众筹+媒体报道+网红推广+搜索广告+社交广告的方式先做一下大范围的传播尝试,其实等到产品真正大规模上线时已经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了,后续只是在做流量的补充和对于前期曝光的流量承接,通常他们在前期就会为产品拍摄精美的图片和视频,为品牌拍摄大量可以用来承接曝光和用户的社交媒体素材,而我们中国卖家多数基本上丝毫不关心这个。
我之前讲过,有不少客户在选择购买某样商品时通常会进行大量的搜索对比,这个并不仅限于搜索引擎和平台本身,视频网站,社交媒体,还有大堆的渠道,所以当你计划推广某款产品时一定要提前规划好这些,我曾在不少的产品评论里看到这样的字眼:这完全是由中国卖家销售的垃圾产品,我在网上找不到任何关于他们的介绍,他们提供的客服邮箱从来不回复我的信息。 这就是一个单纯卖货的和一个真正品牌的差距,我们也会因此错过不少原本计划购买我们商品的客户。
到哪个山门拜哪个庙,不同地区的市场规则和用户习惯可以说大不相同,就拿中美电商而言,国内你听说过因为给优惠券引导评价被关店的吗,这在国外就是违反底线的行为,这就是地域的差异,但是总是有人试图去打破规则。
最近除了忙日常工作外,我也在尝试整理一些海外品牌的营销路径案例,在做这件事儿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可以提升的远远不止产品这么简单,更为核心的是对于商品销售本质的理解,通俗点说,老外喜欢的是前置营销,等产品上架就一定有流量和订单,中国卖家喜欢后置营销,等产品备货过去上架之后再考虑客户,流量和订单的问题,这两者的巨大差异让我们在人家的市场总是显得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