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亚马逊选品进阶脑图,用去年卖家们血泪换来的总结!

我们本周重构了鸥鹭后台的功能架构,用户会更容易理解鸥鹭的特色!新版的“产品360”模块,帮助卖家全面透视一个asin的各维度数据,更深入评估一款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降低选品风险。

下面从三个层面,分享一下实际分析的侧重点。1、大盘层面
大盘数据要看,但不必过度解读,重点看:类目淡旺季趋势、头部垄断情况。类目淡旺季趋势,除了销售数据趋势之外,参考类目大词的ABA排名趋势、和谷歌指数趋势。以女装类目为例,每年下半年需求会收缩,要控制备货;亚马逊自营垄断程度不高,TOP100产品以第三方卖家为主。

1)看存量
分析在售头部产品,其实是在分析“存量”的市场。我们建一个 ASIN 样本库做调研,范围可包括:
-小类目TOP100的产品
-长期霸占关键词首页的产品(自然位、广告位分开看)
-关键词下AC标识的产品

F:45%以下的真实评论,星级在1星以上

两个角度评估未来增量,有些卖家不够重视这块。第一,关注类目新品榜、或者用软件监控竞对的新品,分析未来几个月是否会持续热销成为爆品。除了研究新品本身,还要看背后卖家的实力,有没中国卖家扎堆的情况。
特别有实力的精品卖家,观察他们店铺的其它产品,就会发现他们在价格上、广告推广、评论维护上都做得很稳。第二,调研国内自有供应链近期有什么新品,有可能打破存量市场格局的。3、产品层面能否做出差异化,这个层面的思考是分水岭。都知道要研究评论,分析客户画像和需求。大道理说起来容易,用ChatGPT可以写出100个版本,但做起来难。这里有个误区,“客户画像分析”不是分析一个具体的自然人群,“这个产品对标的是Z世代的人群”这种说法相当于伪命题。最终落到我们产品开发上,客户画像都是在分析一个个需求点的维度组合,不论是做电商还是其它零售端的行业,都是如此。目前做差异化的方向:1)功能,是否有创新性、实用性?
2)文化,是否符合国外特定的节日、场所?
3)款式,不同款式的流量结构都不同,转化率就会有很大差别
4)颜色,每年都可能有新的流行色,且不同人喜欢不同
5)材质,不同的材质,适合不同的人群,适用不同的场景
6)服务,大件产品的海外售后问题处理,就拦住大部分的中小卖家
ChatGPT证明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提问的能力,才是真正稀缺且重要的。信息差会越来越小,数据分析的门槛也会越来越低
我们建了一个亚马逊卖家交流群,里面不乏很多大卖家。
现在扫码回复“ 加群 ”,拉你进群。
热门文章
*30分钟更新一次







